首頁 > 靜恒專欄 > 文章分享 > 未成年犯罪會被判刑嗎?

未成年犯罪會被判刑嗎?

分享到

未成年犯罪是否會被判刑,取決於許多因素,包括犯罪的性質、未成年人的年齡、以及法律規定。在台灣,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被視為不具備刑事責任,這意味著如果未成年人在這個年齡犯了罪,他們不會面臨刑事處罰。然而,對於年滿14歲但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,法律規定他們仍需對犯罪行為負一定的責任,但會根據情節輕重,採取較輕的處罰。

未成年人的犯罪處理方式通常會較成人寬鬆,因為法律認為未成年人尚未完全成熟,對法律後果的理解較為有限。因此,對未成年犯罪者的處罰通常會採取教育、矯正和改過自新的方法。例如,未成年犯罪者可能會接受輔導、教育性處罰或社會服務,而非像成人一樣受到監禁或重刑。

在台灣,針對年滿14歲未成年人的犯罪處理,司法機構會視案件的嚴重性來決定是否提出起訴。對於較輕微的犯罪,未成年人可能會接受少年法院的處分,如矯正訓練、親職輔導等。而對於較嚴重的犯罪,法院可以選擇將案件交由成人法庭處理,但這仍然是罕見情況。

此外,若未成年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重大損害,法律也會著重於如何使其認識到錯誤並改過自新。重點在於幫助未成年人理解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帶來的影響,而不僅僅是懲罰。因此,未成年犯罪的處理更多的是以改過自新為主,而不是僅僅依照刑法來判刑。

TOP